央行上海分行警示“炒鞋”风险或存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近期下发一份金融简报,其中明确提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其实防范此类风险。
全文如下:
“炒鞋”等是近段时间兴起的热潮,源于外来的一种球鞋文化,原本只是小众圈子的爱好,但现正被蜂拥而至的投机客包围。
10月18日消息,新浪财经获悉,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下发了以《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的一份金融简报(下称“金融简报”),其中明确提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其实防范此类风险。
“炒鞋”等是近段时间兴起的热潮,源于外来的一种球鞋文化,原本只是小众圈子的爱好,但现正被蜂拥而至的投机客包围。
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炒鞋”平台,毒、Nice、斗牛、当课(get)、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上述金融简报提示,“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而如今“炒鞋”交易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简报中提到,一是“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该金融简报进行了风险提示,要求各义务机构提高对“炒鞋”对关注和研究,加强对相关反洗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人质对照上述业务风险,即使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炒鞋”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防止“炒鞋”乱象事态蔓延,防范群体性金融事件,引导理性消费和投资,发现相关情况及时上报。
同时,该简报还称,各义务机构要加强对涉及“炒鞋”平台的资金交易监测,强化对“炒鞋”平台风险特征的识别,发现或有合理理由怀疑平台参与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应及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