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收款断直连前夕合规大势下暗潮涌动
网传在国内支付行业完成断直连之后,跨境收款行业也正在经历断直连的洗礼。国内两大清算机构正在积极与各大跨境收款平台进行接触,合规大势下产业各方暗潮涌动。
“跨境收款断直连的消息此前就有传闻。”一位南方跨境收款从业者透露,而在最近许多拥有此类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大部分已经获悉。
跨境收款的合规之痛
针对跨境电商的跨境收款服务一直存在着合规痛点。
为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防范互联网外汇支付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于2013年在北京等5个地区启动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试点,并于2015年将试点扩大至全国。直到2019年4月外汇局发布《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备案之前,已经有30家左右支付机构获得相关试点资格。而在备案之后,也已有十几家机构获得正式资格。
不比国内支付,跨境收款更加复杂,其合规要求不仅仅是在国内获得相关资质,也需要国际相关合规资质。而大多数的试点机构在跨境收款领域仅做到了国内合规,但并没有在全球获得相关收款资质。
这就催生了当下市场主流的跨境收款模式,即在国际上获得收款资质的企业,与国内获准机构合作,在海外收款之后,通过国内获准机构进行资金清分,如此谋求资金链路的合规。
而这一模式的软肋是,商户信息掌控在跨境收款企业手上,而国内获准的持牌机构只能被动的进行资金清分,这使得信息流和资金流难以合一,监管层难以对跨境收款实现全链路监管。随着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跨境收款的合规形势愈加严峻。
2019年7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召集银联、网联两大清算组织及部分支付机构召开了一场跨境业务研讨会,再次重申了跨境业务持牌经营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诸多非持牌跨境收款平台也被提及合规性问题。
不久之后,8月外汇局向银行及支付机构发文,对外汇业务违规企业进行通报,其中包括空中云汇和易思汇两家非持牌跨境收款平台,这引发了当时诸多跨境收款从业者的关注,一些从业者发出了“想合规而不知道如何合规”的感慨。10月,外汇局更新相关名单,将空中云汇和易思汇移出,然而对跨境收款平台合规性的讨论并没有停止。
2019年7月,外汇局发布《支付机构外汇业务常见问题答疑》,其中明确指明,支付机构在为境内的境外主体提供外汇结算服务时,应对其身份进行分类标识。
行业普遍认为,监管是希望持牌机构能够掌控跨境电商的商户信息,提升风控能力。但是如果按照监管要求,跨境收款平台将商户信息提交给持牌机构,持牌机构则可能走向前端,直接与跨境电商接触,持牌机构对于跨境收款平台而言,变成了即是“裁判”又是“远动员”的角色。
而在旧模式合规探讨之下,新的合规模式正在形成。
跨境收款断直连前后的模式之变
据了解,目前各大非持牌跨境收款平台的模式是,在境外完成资金收款之后,一般境外账户在香港开设,将资金打入国内持牌机构进行资金清分,即“跨境收款平台-境内持牌机构”,而断直连之后,则是“跨境收款平台-清算机构-境内持牌机构”。
在此模式之下,清算机构将实现对资金链路的合规监管,且让持牌机构与跨境收款平台之间竞合关系更加融洽,这也使得“两联”都在抢夺跨境收款平台。
而对于跨境支付的全链路资金合规监管,已有相关动向。
4月17日,央行发布2020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其中就包含了《跨境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制定,这或将终结跨境支付合规之痛。
4月20日,网联总裁董俊峰发表署名文章《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服务跨境网络支付》,文中便强调,“网联平台积极行动,从行业监管大局视角出发,厘清跨境网络支付业务链路合规化的可行路径与技术方案,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支付等创新项目,探索以交易转接和资金清算服务为基础,构建跨境资金清算汇路,实现全链条交易信息实时掌握,提高跨境资金流转透明度,并发挥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优势,为监管提供可靠助力抓手,让跨境网络支付纳入统一监管,为行业长远发展构筑前提基础。”
由此可见,在达成央行合规要求下,清算机构对跨境支付的影响力将逐渐提升。
此前,4月3日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了在跨境支付场景中备付金的监管新规。
第十九条要求,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可以选择特定业务银行开立特定业务待结算外汇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仅用于办理跨境外汇支付结算业务。
在此之前的备付金相关管理规定,并没有单独要求开立特定账户。
目前,跨境收款断直连监管层尚没有明确条文发布,而断直连详细模式、费率变动、多方合作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尚待解,只是一场行业变革风暴即将来临。风暴来临前,诸多非持牌机构已经在通过各种途径谋求获牌,寻找避风港。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