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在全球疫情中展现优势
编者按:新冠病毒肆虐让很多人改变了生活方式,比如避免握手、骑自行车出行,以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与此同时,支付方式在许多国家也悄然发生改变。由于电商平台在疫情期间使用增多,以及对现金支付造成病毒传播的担忧,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受到人们的追捧。在中国,扫一扫就把账单付了早已成为日常,在国外要想广泛普及同样场景,手握丰富技术和经验的中国企业不应缺席。
中东:对接本地是头等大事
沙特、阿联酋、埃及等中东国的移动支付机遇主要来自电商平台的快速渗透。自2016年起,浙江执御移动电商平台(JollyChic)就已成为中东地区综合排名靠前的时尚类电商应用平台。“海湾地区新冠疫情正在客观上促进当地电商进入空前快速发展期。”执御副总裁杜明皓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以沙特为例,该国商务部统计,网络购物总额自2月以来增长约4倍。出于疫情防控考虑,沙特4月下旬起要求电商一律停止货到现金支付,执御随即启用百分百线上支付。
类似情况同样出现在经济相对落后、但人口已经破亿的埃及。当地最大电商Jumia的首席执行官希沙姆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介绍说,除了用户数量的增加,疫情防控政策和宵禁令的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实体商家加入电商平台,当地政府鼓励民众进行电子消费,放宽对电商平台在限制措施下的物流配送。
阿中之门(北京)商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强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中东尤其是海湾地区以往最流行的支付方式是带维萨、万事达等标志的银行卡,移动支付普及率并不高,面临的竞争环境也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在国内初期时一样,甚至面临市场准入问题。然而,疫情的快速蔓延让银行卡消费的接触性弊端充分暴露,给了移动支付反超的机会。
面对特殊的发展机遇,杜明皓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出海中企可从两方面发力移动支付市场。一是借势优化软件以适应本地化需求:优化风控系统,降低盗卡等风险;监控渠道运营情况(如支付成功率等),确保渠道稳定运行;对接本地银行,以便上线新的支付通道,提升稳定性和效率,优化在线支付体验。二是为实现从货到现金支付到移动电子支付的跨越,应加紧联系中东移动终端销售一体化支付方案供应商,洽商对接专用POS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力争在中东电商无现金支付方面,取得新的先发优势。
不过,在埃及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移动支付潜力与风险并存。希沙姆坦承,由于银行开户门槛较高,埃及七成民众没有金融账号,支付极度依赖现金,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商及移动支付发展的步伐。“在中东北非地区,中企投入移动支付的风险更多来自监管层面。”张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当地金融牌照的发放总体较为保守且严格,不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国内发展初期的模糊地带。因此,中企应将对接本地银行、打通本地渠道作为头等大事。
非洲:“事情没那么简单”
5月初,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一家银行门口的取款机前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这是该国总统宣布第一期“封城”措施解除后的景象。“唉,其实我倒是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支付都能够采取无现金的方式,但事情没那么简单”,正在排队的当地居民本说。
事实上,在疫情之前的尼日利亚已经有许多可以提供金融服务的代办人员,主要借助手机移动支付应用来帮助客户转账和支付账单。尼《抨击报》报道称,该国2019年移动支付量比上一年增长470%,代理商2019年总计处理4121万笔付款,远远超过2018年的723万笔。非洲甚至2007年就有了本土的移动支付M-Pesa,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受到欢迎。但在这些地区有一个特点,就是许多人没有银行账户。尼日利亚银行间结算系统(NIBSS)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尼日利亚银行账户有1.25亿个,但实际用户只有约3800万。尼2亿多人的巨大市场,扣除当前账户,给投资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曾预计到202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将拥有6.3亿移动网民。业内人士认为,非洲移动支付产业机遇期已经来临。首先,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基本保障。其次,便捷、灵活的支付方式深入人心,特别是当前疫情大背影下,相较于传统银行渗透率低、使用银行系统转账支付成本高的劣势,移动支付在非洲国家广受欢迎。第三,移动支付在数字化革命的推动下向各领域渗透。移动运营商、软件供应商、支付服务商和结算服务商等移动支付相关产业各方,纷纷加大开发和推广力度。
当然,投入移动支付需要事先做足市场调研,特别是非洲缺少规模像中国国内那样的大平台,各国法律、营商环境包括文化差异造成支付方式差别巨大。一方面,要关注对象国相应的监管机制。比如在南非,只有银行才能发行电子货币,即只有银行才能运营电子钱包,导致投资者只能与银行合作,但是各大银行又有自己的钱包业务,因此移动支付想要摆脱“鸡肋”地位肯定得另辟蹊径。
另一方面是软件环境不太成熟。非洲的前两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南非,都没有完成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特别是尼日利亚,截至2019年底,只有约4000万人注册,相较于2亿人来说比例很低,这对移动支付用户注册构成阻碍。
俄罗斯:非现金交易基础好
日前,俄罗斯首家无人售货超市在莫斯科开始试运营。商店里没有收银台和售货员,顾客通过手机下载应用程序,进入商店前,先扫描门上的QR码,然后从货架上取走要买的商品直接离开商店,钱将自动从卡上扣除。
无人售货超市是俄罗斯发展移动支付的最新应用场景。俄国家支付卡系统的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俄罗斯人购物越来越多选用移动支付。俄罗斯“Absolute”银行零售产品部门经理克斯邱凯维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所在银行3月线上支付业务增长25%,这显然与疫情期间人们减少使用现金有关。3月底,俄央行曾提示金融机构,由于新冠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3-4天,纸币可能成为病毒传播载体。他预测,在俄罗斯的自我隔离措施取消后,客户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交易的份额仍会稳定增长。
《环球时报》记者当初刚来俄罗斯驻站时,办理了一张当地人使用最广泛的借记卡,把卡片与手机钱包绑定后,购物、打车以及支付水电等都很方便。“俄罗斯非现金交易的基础很好,就交易量而言,是欧洲最大的市场。”俄罗斯国家金融协会主席扎布洛茨基在接受《消息报》采访时表示,从2010年到2018年,俄罗斯的非现金交易量增加了30倍,平均每人每年使用这种服务的次数从5.8增至172。
疫情期间,除了移动支付本身的安全性,在线购物的火热也直接拉动了移动支付的交易量。俄罗斯家庭信贷银行借记卡开发业务主管科布加耶夫测算,在俄罗斯实行隔离政策后,电子商务的交易量增长了约20%。
俄罗斯移动支付市场也吸引中国投资者。莫斯科的机场和一些面向中国旅游者的商场此前已开始接受微信和支付宝付款方式。近日,俄直接投资基金总裁德米特里耶夫向媒体透露,该基金与阿里巴巴集团商定了俄境内电子支付项目的商业细节。去年10月直投基金、阿里以及另外两家俄罗斯企业完成了成立阿里速卖通俄罗斯公司的合资交易。德米特里耶夫表示,成立联合支付和金融公司是电子商务合同的延续,将为顾客提供便捷的结算工具以及分期付款或贷款服务。
比利时:与口罩、洗手液并列“三宝”
初到欧洲工作生活时,《环球时报》记者感觉最不适应的就是这里喜欢用现金,而且硬币极受欢迎,一些商店明确写着——消费低于10欧元,只能用现金。于是,只要出门,身上必须带现金,还要准备好沉甸甸的硬币,感觉极为不便。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盟27个成员国都出现了。一时间,媒体铺天盖地地宣传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还有一条——尽量不用现金。于是,移动支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优待。
《环球时报》记者订阅了一份比利时当地报纸,以前银行的广告经常能在上面看到,而最近一阵,移动支付的广告风头强劲,基本上两三天就有一次。而广告的中心思想就是,移动支付不仅让消费者的资金更安全,更能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甚至与口罩和洗手液并列为疫情期间的出门“三宝”。
和传统的银行卡相比,移动支付好处多多,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点就是不用向银行支付手续费。欧洲最常用的移动支付有两种,NFC是目前欧洲最常用的技术,之前在不少免接触支付的银行卡中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技术相对成熟;二维码扫描系统目前尚在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很快,与需要事先配备设备的NFC不同,该系统可以在任何手机上使用。
尽管NFC在欧洲广受青睐,但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倾向于使用二维码,因为使用的门槛更低、更便利。5月初,PayPal首席执行官丹·舒尔曼在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应用程序在中国发展已有很长时间了,现在亚洲游客在欧洲不少旅游景区的商店也能用上。”他预计在疫情期间甚至未来,欧洲对非接触式支付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他的公司将顺应潮流推出更多服务。
不过,与在中国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移动支付在欧洲仍属新生事物,欧洲人接受起来尚需时日。《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位欧洲朋友一直感觉移动支付过于虚幻,难有真实感:“扫下二维码就把钱花了,心里总不是那么踏实,而且缺少了消费花钱的那种仪式感。”另一位朋友则认为,这种花钱方式很方便,“但让人总忍不住买各种东西,好像很难控制自己的花费”。除此以外,还有不少欧洲人害怕手机被偷,导致支付信息泄露。一名欧洲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手机安全系统虽然有指纹、虹膜、面容等识别方式,但“有那么多的技术高手和黑客,我对移动支付的安全还是持怀疑态度”。总之,移动支付的欧洲之路可以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概括。